学校历史
学校历史
《甲洞公立學校》是由開明學堂與崇德小學合併而成的,
1952年新校舍落成並舉行開學典禮。
1909年在甲洞大街開辦了《開明學堂》,是一間簡陋的木屋,學生僅有數十人。
當時客家人居多,華人幫派觀念還是很重,後來福建人於二十年代也在巴剎街創辦了
《崇德學校》,規模較小,即是後來校友會的會所。
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,日軍佔領馬來亞,學校停辦,
1946年和平後才再復辦。經過了戰爭的洗禮,大家更能體會到和平的珍貴與團結的重要,
遂於1948年倡議兩校合併而組成《甲洞開明崇德聯校》。
經過兩三次的搬遷,加上學生不斷增加,董事部遂決定覓地籌建新校舍。
1951年新校舍落成,次年遷入並舉行開幕典禮。這所新校舍是靠公眾熱心人士所捐獻而建立的,
因此改名為《甲洞公立學校》。
1960年改制成甲洞國民型華文小學(1)(2)校,甲洞華小遂分為兩校,分上下午班輪流上課,
甲洞華小先後4度易名。《甲洞公立學校》的建立,意義深長,她見証了甲洞華裔開埠的歷史,
消弭幫派,促進團結的象徵;她是甲洞居民愛護母語教育,自立更生,為國育才的搖籃;她的名字,
是代表歷史的沿革,代表人民興學辦校的獻身精神。由於教育制度的改變,
今天已難看到“公立學校”的字眼。我們建議設法保留舊有的“門面”,作為古蹟,讓人緬懷瞻仰。
董事部有鑒於此,遂叫繪測師葉堅先生按照舊貌擬定新圖,一座4層樓高的巍峨校舍,
果然出現了舊有的風貌,高高矗立在正中央。最重要是把原有的《甲洞公立學校》的大字,
重新展現眼前。甲洞華小,欣逢93週年校慶,及新校舍落成,甲洞華小第3分校也有了著落,
猶如老樹逢春,寒梅吐芳,配合甲洞這個昔日鄉村小鎮,發展成今日人口密集的繁華大都會。